纽约国际上网导航

高教视野


高等教育: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



来源: 作者:编辑:时间:2012-11-05

    今年年初,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全国高校共获得214项,占总数的72.5%,比去年又增加了一个百分点。顶天立地的高校科技,又取得了骄人成绩。
    以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为重要体现的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国家重大战略的驱动。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再到今年启动实施的“2011计划”,这三大工程和计划,堪称中国高等教育近20年来的三大里程碑。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上,中国高校步伐坚实有力。
    国家之需:
    高校成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坚力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关系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利益。
    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引领国家未来发展走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强盛长久持续的巨大推动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依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但在规模上实现重大突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更多的城乡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以“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为抓手,通过重点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快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步伐。
    我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从“211工程”、“985工程”到“2011计划”,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战略部署,开启了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正式立项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正式启动,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公共服务体系和学校整体条件建设。
    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重点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这项计划,“985工程”正式实施。该工程是我国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胡锦涛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2012年5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召开,强调协同创新的“2011计划”启动实施。“2011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动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
    在教育部研究生司司长郭新立看来,“211工程”和“985工程”重在学科、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的发展,重在高校内部的建设;“2011计划”重在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重在推动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创新力量之间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建立协同创新模式。“2011计划”是“211工程”、“985工程”的发展和延续,从而带动与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深入实施。三个项目的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与关心,凝聚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和高等教育界的智慧与努力,承载了中国高等学校的成就与辉煌。
    “211工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重点建设学校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备条件显著改善,构筑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基地;吸引和会聚优秀人才,学科梯队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与世界同步、高效快捷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育人能力大幅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科学研究能力显著提升,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社会服务功能明显强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改革和创新,有力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211工程”为“985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以“985工程”实施为标志,我国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10多年来,一批重点建设大学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力量。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明显缩小,并建设了一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铸就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
    体制之美:
    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
    “211工程”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通力协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成功典范。
    “‘211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当时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不改革就不能进‘211工程’。”郭新立表示:“一期‘打基础’,二期‘上水平’,三期‘求突破’。”“211工程”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坚持重点建设,是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是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坚持优质资源共享,是推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科学规划与管理,是成功实施“211工程”的重要保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是“211工程”充满活力的不竭动力。
    而“985工程”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条:以世界一流水平为标准,坚持中国特色,致力于建设为民族振兴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繁荣文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重点建设,致力于通过重点建设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引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以造就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把挖掘引进培养使用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宝存表示,从“211工程”、“985工程”到“2011计划”,反映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科学发展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国家中长期规划和政策推进重点建设项目,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重点建设的效果。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这三大工程和计划,充分发挥了我国的制度优势,针对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推动了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道路,在全世界获得广泛认同。日本、德国、韩国、西班牙、南非等国家都推出了类似我国“211工程”的高水平大学发展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认为,“985工程”是创建高水平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举措,是一项做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纪宝成建议,根据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增长情况,应持续增加每期拨款额度,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纳入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也要重视公平投入,注重公平竞争,不同高校的同一类型重点学科,应该按照统一的拨款标准予以支持;特色或特别重点学科则可以重点支持。
    事业之大:
    政产学研用携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质量的灵魂。“2011计划”的实施,就是要推动高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促进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有机融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近几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都对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更加重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怎样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怎样以国家需求为目标,改变原有的封闭、分散、低效的状况,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的大时代,高校之间,学科之间,必须走在一起。
    5月29日,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之间的“围墙”被进一步拆除了。
    这两所一墙之隔的名牌大学选择在两校交界处的联合研究大厦,宣布组建“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大的化学工程学科与南开的化学学科均居国内高校首位,然而该中心并非各取所长式的合作研究机构。该中心的重大事务由理事会决定,理事会以两校人员为主,吸纳政府和企业代表参与。通过这项探索,南开与天大希望真正突破校际“围墙”,建成跻身国际前五位的化学化工学术重镇,进入国家“2011计划”之列。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组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先需要眼界的放开、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跨越、境界的提升。这就必须要有“追求大事业、构筑大舞台、组建大团队”的大视野、大思路、大胸怀、大气魄、大境界。
    “211工程”和“985工程”,基本上是在学校内部,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2011计划”的着力点则在内外部结合上,深刻地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协同创新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回眸高教走过的历程,“211工程”开辟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985工程”加速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2011计划”则提供历史难得机遇,为迎接新挑战拓宽跨度。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将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将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
    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建设高教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高校将迈上新征程。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努力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需要,努力提升中国大学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